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而即将进入高温多雨的六、七月份,大多数钢贸人潜意识里的传统淡季来临,也让市场心态仿佛提前进入了低迷状态。进入梅雨季节,钢价该如何运行?笔者从商家心态、市场变化及供需方面简单分析。
商家心态悲观 市场身心俱疲
从对用户观点的调查来看,70%以上的客户对后市持悲观态度。整体看来,今年的行情相比历年整体不算差的,但年初对预期的过分乐观引起的社会库存大增,让不少冬储客户元气大伤,而后中美贸易战话题的炒作又让市场雪上加霜;在价格逐步恢复后的5月份又经历了近一整月的窄幅震荡调整期,钢市出现了“身心俱疲”的表现:上涨无动力,下跌无基础。
中间商为何心态悲观?原因有三:其一:吨钢利润薄;其二:成交缩量;其三:价格波动小。归结到一点就是贸易商经营效益差,现状如此,对后市也难免悲观。由于从业人员规模大,钢贸商的悲观心态似乎充斥整个行业。
市场为何“身心俱疲”?拿上海地区12mm螺纹钢价格举例,去年全年上海螺纹钢价格上下波动幅度在1850元,而今年从年初至今吨钢价格波动幅度仅为590元。可以明显看出今年价格波动幅度大大低于去年水平。其原因大致可以认定为:去年炒的火热的环保停限产和去产能的概念,在今年显得过于老调重弹,在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伤及不了筋骨的环保政策和去产能措施,无法让钢价出现大幅波动。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大格局上看,钢价小幅波动却是现阶段政府部门最愿意看到的,也是相关部门致力于去实现的。
库存下降超预期 成交缩量或是假象
就今年年后冬储问题,我同客户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钢贸商年前花高成本备这么多资源,是都有把握在年后能短期内消化的,只有行情差,没有需求差。今年冬储资源量大大高于前两年水平,但从今年降库速度上看,远远大于前两年水平,而且从我网统计的库存数据看,从3月30日到5月18日,螺纹钢钢厂库存及社会库存均呈下降态势,需求好不好,库存下降就是最好解释。
为何越来越多的贸易商感觉今年需求不及往年?
价格透明,吨钢利润薄。几年前一吨能赚50甚至更多,如今一吨只能赚20甚至倒挂,只有成交翻一倍或价格大涨,才会有需求好这一说。
钢厂直发增多,同行竞争大。如今贸易商多在夹缝中求生存,一方面,钢厂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于很多大型工程都会选择直发而直接跳过贸易商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2017年钢价大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钢贸行业,竞争的加剧也让今年的钢贸商感觉需求不如往年。
表观消费增加 多项数据表明需求尚可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4月份我国粗钢产量7670万吨,同比增长4.8%;1月份至4月份粗钢产量28897万吨,同比增长5.0%。2018年4月我国钢材产量9227万吨,同比增长8.5%;1月份至4月份钢材产量33734万吨,同比增长5.0%。产量增长,本是利空,但库存却出现下降,说明市场消耗量也在增长。从另一个角度看,2017年国家还集中取缔1.4亿吨“地条钢”产能,而这部分未纳入统计的产量,这在相当大程度上抵消了今年统计的钢材增量。
4月挖掘机生产25822台,同比增长35.8%;1-4月累计生产87534台,同比增长35.7%。挖掘机数据作为中国房地产、基建投资的晴雨表,挖掘机产量大增,也意味着今年我国基建及房地产投资增量不会太差。而实际房地产新开工数据表明,2018年4月我国房地产开发建设新开工面积为38079.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33%,同比上涨9.4%;1-4月新开工面积为76641.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5%。从数据上看,今年需求并不会差于去年水平。
总结
从数据上看,需求是不差的,供求关系也属于较为平稳的状态。笔者认为对于随后而来的6月份行情,不必持过分悲观的态度,旺季不一定涨,淡季也不一定跌,应逐步淡化传统的淡旺季与价格涨跌相挂钩的思维。一方面,国家对于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定会不遗余力,环保限产仍是今年主基调,政府将环保作为稳钢价的手段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以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为代表的各大国家级新区建设逐步落地,钢材的后续增量不可估量。
梅雨季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工程开工及工程进度,但影响范围有限且降雨时间多长还是未知数,因此在商家谨慎操作的前提下,这项因素在对于钢价的影响上可忽略不计。从基本面看,笔者认为六月钢价震荡偏强运行的可能性较大。